笔翠小说 > 其他小说 > 魏武风云 > 四十五讲 讲鹿死谁手(2)
    曹彰字子文,曹的第三子,从小擅长射箭骑马,体力过人,敢赤手空拳格斗猛兽,多次跟随曹征战,打过大大小小许多胜战。但这哥们儿有一缺点,超级不喜欢读书,曹曾告诫他说:“你个臭小子尽想着舞刀弄棒,不仰慕圣贤之道,担心没女孩子会要你成天打打杀杀,不过一介武夫而已,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于是督促他阅读诗经、尚书。曹彰对此很不满意,对手下说:“大丈夫就应该像卫青、霍去病一样,率领十万骑兵驰骋沙场,驱逐戎狄,建立盖世奇功,怎么能去读书做博士呢”

    有一次,曹问他几个儿子各自的喜好,轮到曹彰回答时,他说:“喜欢做将军。”曹问:“做将军该怎么样”曹回答说:“披坚执锐,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曹大笑,而曹彰的王位争夺权也随之烟消云散。曹不可能将王位传给一个不爱读书,只知好勇斗狠,连帅才都不具备的“先锋将军”。况且曹彰本人也志不在王位,他的心愿仅仅是做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名将而已。

    如此算来,对曹丕太子之位威胁最大的还是其四弟曹植。

    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慧,10余岁即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才华横溢,落笔成文。有一次,曹看到曹植的文章,感觉“好得不靠谱”,便怀疑不是出自他的手笔,于是问道:“乖儿子,给老爸老实交代,是不是有人代笔啊”曹植理直气壮的回答:“儿子我言出为论,下笔成章,不信可以当面测试,何须找人代笔”你想想,曹植的文采好得连亲生父亲曹都难以置信,可见他的才华的确非一般的文学大家所能够望其项背。难怪南朝大诗人谢灵运赞扬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但是,他的竞争对手曹丕也不是碌碌无为之辈。曹丕“少诵诗、论,及长而备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闭览”。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他有如此评论: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当然,曹丕虽然也颇具才气,但始终不是曹植的对手。然而曹丕又绝非纯粹的文人一名,武艺也是相当了得。典论自叙中记载,余曹丕时年五岁,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矣。年长一些,曹丕又师从当时著名的剑客史阿学习击剑,尽得其真传。在一次酒席宴间,曹丕手持一根甘蔗,与号称能够“空手夺白刃”的将军邓展比试,结果三中其邓展臂。邓展不服,要求再比试一个回合,却又被曹丕一甘蔗击中脑门。如此看来,曹丕文武双全,似乎曹植的压力要更大一些。

    建安十五年,曹在邺城建南造的铜雀台落成,于是带儿子们登台远眺。游玩之余,曹诗兴大发,叫儿子们作赋一首以助兴。曹植援笔立成,赋文可观,为诸子中最优。曹也为有这么一位学识渊博、才思敏捷的儿子而感到高兴。但是,曹不希望自己的继承人是一个意气风发的书呆子,他需要的是一个能文能武的政治全才。在诸子之中,曹丕更为全面,曹植值得培养。

    于是,曹于建安十六年对二子做了不同安排。

    曹植被封为平原侯,并享有置吏的资格。也就是说,曹植可以光明正大的组织自己的“智囊团”。曹此举,意在培养曹植,他希望曹植广交天下名士,逐步将自己铸造成一个全才,以便将来继承他的爵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原本为侯者,就是食邑租税,做个花花公子,享受生活而已。不老实的侯爷们,也就顶多养几个家丁,很少有置吏的待遇。而如今曹植却享受中央特别优待,其用意不是不言自明吗

    相比之下,曹丕的待遇要差点,他并没有被受爵,而是做了五官中郎将。也许有人会问:曹丕身为长子,理应得到更多封赏,为何连个侯爵都没有难道他在曹面前失宠了吗非也,曹的所作所为,非但不能说明曹丕已经失宠,反而证明了曹丕仍然是他心中继承人的最佳人选。为何因为五官中郎将属于副丞相级别,是个比较有实权的官职。曹丕能够出任五官中郎将,也就意味着他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政界,日日夜夜与政务相伴,这无疑有助于政治经验的积累。

    而曹给五官中郎将配置的下属官员阵容也非常强大,像邴原、卢毓、徐干、应玚等都是当时的名士。让如此多的名士辅佐一个“连侯爵都没有封的长子”是何用意难道不是有立该长子为继承人的打算吗既然曹丕将来要承袭自己的爵位,那么现在有必要给他封侯吗显然没有这个必要,反倒是让他做副丞相,多多积累政治经验才是上策。

    当然,曹仅仅只是有立曹丕为继承人的打算,没准哪天不高兴,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毕竟还有一个才高八斗的曹植在时刻准备着。不过这个事情没有悬念,因为我们都知道,那个逼小舅子辞职滚蛋的“流氓”是曹丕。可是,一向被曹看好的曹植,为何会在这场王位争夺赛中被pk出局呢

    首先有一个客观原因,曹丕是嫡长子,而曹植不是。也许今人觉得莫名其妙,凭什么长子就能够占据优势我老妈还告诉我,父母往往更疼爱小儿子呢但古人不同,他们认为让嫡长子承袭父业是顺从天意,再加上有嫡长子继承制、春秋大义作为理论依据,这种“立子当立长”的思想就更加浓厚了。当初崔琰阻止曹立曹植为太子,不就是拿春秋大义作为论据吗注意:曹昂战死,丁夫人离家,卞夫人升为正妻,曹丕乃卞夫人长子,故为嫡长子。

    或许曹睿智通达,不迷信“立子当立长”的迂腐思想。但“立子不立长”所产生的后果,却由不得他不对这种思想心存敬畏。当初曹为了立储问题,与贾诩进行了一次密谈。

    曹:“我这几个儿子当中,谁能够做我的继承人”

    贾诩:“无语中”

    曹:“我哪个儿子最适合做我的继承人”

    贾诩:“继续无语中”

    曹:“老东西,问你话啊你的,想死了吧”

    贾诩:“哦,原来是亲爱的主公问话,兄弟我刚刚想别的事去了,所以没有听清楚。”

    曹:“你个老不死的,还能想什么好事不成,快快道来”

    贾诩:“主公您猜中了,确实不是好事,哥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