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是北人逞英雄的时代,朱买臣因而成为少数曾在政坛上活跃过的令人注目的南人之一。他的政绩不常为后人提起,但这个名字,民间却津津乐道,这全是因为他与结发之妻的传奇式故事。今天看来,这个故事可能正充分地体现了南人的特点。

    朱买臣,今浙江桐庐人,出身贫寒却喜欢读书。他不像规规矩矩的百姓用心耕耘,积累家产,只到无主的山上打柴,卖了养家糊口。做这种几近懒汉的无本生意当然被勤劳的乡人看不起,而且朱买臣一边挑柴一边常常还要吟诵古书,弄得行人掉头相顾,诧异完后当然是一通嘲笑,让跟在朱买臣后面的妻子好难堪。这位女子实际上是个颇能吃苦耐劳、恪守道德的好人,只是脸皮较薄,对丈夫路上吟唱引人围观很不高兴。她数次劝丈夫不要在大路上表演,朱买臣却狂性发作,索性放喉高叫。朱妻真是恼羞成怒,提出离婚。朱买臣说:“我命定50岁富贵,现在已是40多。你嫁给我吃苦那么多年,还是等我发迹后报答你吧。”妻子听后更是恼怒:“像你这样的人,饿死在沟壑中还差不多,哪里可能富贵!”于是两人分手。这位女人后来再嫁了老公,有一次与夫上坟,见朱买臣仍在墓间砍柴,恻隐心动,将带来的食物全送给了朱买臣。

    几年后,朱买臣跟随官员上京公干,得到同乡得意文士严助的帮助,得以面朝天颜。一番晤谈,武帝甚为欢心,于是让朱买臣当官,又任命朱回故乡做会稽太守。武帝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朱买臣开始彻底表现出南人的劣根性。他刚刚得志,便故意假扮困苦,借以制造无聊的喜剧。他以前住在会稽郡在京城的办事处,在那里蹭过几顿饭吃,这次当上了太守,他仍旧穿起破衣,系好大印,步行到旧住处。会稽来的官员正在喝酒,和往常一样不理他。他也不作声,先与仆人们一道吃饭,尔后将大印故意似露非露地显示。仆人拉出一看,见是太守大印,大惊,马上向吏员们汇报。吏员都已大醉,听后嘻笑吼叫:“不可能!”仆人说:“你们自己可以去看。”一个素来看不起朱买臣的入内张了一眼,大呼“果然”。众人于是惊骇莫名,列队按照礼仪进入拜谒。朱买臣拍拍衣服,徐徐起身——他追求的就是这种喜剧效果。

    朱买臣带队回乡赴任。入郡界,看见前妻与其夫在整修道路迎接太守,他就下车相认,估计他那时脸上挂的是假惺惺的谦和微笑。而后他命令后车将他们接到太守的住处,让他们住到后花园,供应好衣美食。如果是一个善良的男子,补偿前妻一些财产后分手则很恰当,朱买臣偏偏与前妻天天见面,让她心中暗暗比较前后两个丈夫的高下。这种表面客气其实阴毒刻薄的做法终于让前妻不能忍受,这位女子在享受一个月的丰饶生活后,上吊而死。

    后代民间对朱买臣与其妻的故事兴趣浓厚,而且重点常在于嘲笑那位女子。其实,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这位女子除了比较顾面子外,并没有什么太差的地方。而朱买臣小气非常又要装得雍容大度,稍有得志便沾沾自喜得意非常,爱玩小花样,爱搞小动作,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南方狭隘小男人的特性。我们看与朱同时遭遇也差不多的齐(今山东)人主父偃,当了大官后将亲戚朋友都叫来,每人给一笔钱,然后说:“以前你们都看不起我,现在我当了大官后你们又来拍马屁,已经晚了。以后你们永远不要再入我门。”虽然行为粗暴狠毒,但是狠毒得大气、痛快、酣畅淋漓,听者虽没有面子,但是听得清爽,搞得灵清,不像朱买臣假惺惺地客气体贴,倒把人家逼得自杀,自己又不担任何罪名。只是这点花样容易被他人看破,朱买臣最后就在政治斗争中玩这般的花样玩死,也真是得其所哉,一点也不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