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翠小说 > 其他小说 > 魏武风云 > 三十九讲 千古谜案(2)
    你看,杨修就像是潜伏在曹身边的一个高级特务一样,对他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这样的人能不叫人害怕吗抛开他是否有不臣之心不说,像他这样次次都能揭穿曹的把戏,势必会使众人觉得曹不够高深莫测。这样一来,他将如何在百官面前树立威信在曹看来,这样的人难道不该杀吗可是也有人会问:这些都是曹给下属的暗示,本来就希望有人领悟他的意思,不然也无法达到其目的。既然如此,为何又要对领悟他心思的杨修怀恨在心呢

    不错,曹确实希望手底下的人明白他的意思,但他却不愿意看到自己所有的暗示全被同一个人所洞悉。对于站在权利最顶峰的统治者而言,他们一方面希望被一部分人理解,另一方面却又不愿意被人猜透心思。因为如果下属对他们一无所知,那他们办起事来就会比较麻烦。毕竟有些事情不太适合统治者本人发号施令。比如公报私仇,他们就不能说:“哥们儿,过来靠,我叫你快点过来给我找点证据,我要诬陷一个人。”他们得暗示手底下的人,这样自己就能置身事外。但如果下属们“天真无邪”,不懂套路,场面就会变得很尴尬。所以说统治者希望被一部分人了解。

    当然,这个了解程度是有限的。该你知道的你可以知道,不该你知道的最好不要明白。即便是明白,打死也要说不明白,不然你就得去见上帝。前面也提到过,统治者们最忌讳手底下的人掌握他们的一举一动,因为这样会显得他们比较“二百五”。二百五是什么二百五就是像刘阿斗、司马衷一样,这样的人就是任人摆布的傀儡,或者说什么事惨就干什么事,迟早会身死国灭的。哪个统治者愿意做这样的老大说白了,就连刘阿斗他们自己也不愿意,可谁叫他们脑残呢当然,大多数统治者都不脑残。但如果被聪明人猜透了心思,被不怀好心的人控制了,做了傀儡老大,那和脑残又有多大区别呢所以说统治者们害怕x光机,害怕隐形摄像头,更害怕能猜透他们心思的聪明人嘛。

    而我们的杨修、杨大才子就是这样的聪明人。可惜他虽然智商高,但情商却低得像个弱智一样。你能猜透曹的心思,自己明白就行了,别四处炫耀啊,尤其是在曹面前。可他偏偏反常人之道而行之,在平常工作中也投机取巧。

    杨修曾经担任过丞相主簿,可哥们儿不老实,每次工作时都想着出去玩。但他又怕曹有问题要问,于是每次外出时,都要事先揣测曹的心思,写出答案,按顺序排列好,并吩咐下属,如果丞相有命令传出,就按照这个顺序一一作答。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一阵狂风吹来,纸张的顺序全给吹乱了。手底下的人自然也按乱了的顺序作答,结果“牛头不对马嘴”。曹勃然大怒,将杨修叫来盘问。杨修为了坦白从宽,只得老实交代。

    杨修这回做得确实太过分了,他不应该在工作中也耍小聪明。这种行为即使在民主集中制的当代社会也是不能容忍的,更不用说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缺乏人权的旧社会了。而且在曹看来,杨修的错误远不止工作失职,而是他能猜透曹的心思。你想啊,一个外人如果对你了如指掌,甚至连你想提什么问题都知道,你不觉得他可怕吗你不觉得他是别有用心,故意揣度你的心思吗而曹又是那种手握生杀大权、多疑嗜杀的雄主。这类人物,猜忌和防范心理都是非常重的。他们要维护自己的专制独裁统治,就必须了解别人的一举一动,而把自己装扮得神秘莫测。这样才能使别人战战兢兢、不敢造次,自己得心应手、呼风唤雨。可如今杨修对曹洞若观火,连他出题目的顺序都知道,这样一来,岂不是证明曹心无城府如此,他还在政坛玩得下去吗让其他“不法分子”知道曹并不是天威莫测,势必会启动一批人的不臣之心,那么曹魏政权岂不是危在旦夕对于曹而言,除掉杨修这块绊脚石不是很有必要吗

    于是,曹在去世前的一百多天,终于将杨修给做了。罪名是“泄露言教,交关诸侯”。当然,这个罪名肯定是诬陷的,因为曹没有拿出任何杨修泄露国家机密的证据。而我们知道,杀杨修这种大才子是要讲究程序的。也就是说,咱先得拿出一大堆“证据”,不管真假与否,只要能让他身陷囹圄就可以了。

    当然,这只是题外话,或许还有其它可能,我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自个儿慢慢琢磨。我们现在要搞清楚的是,杨修究竟是死于夺嫡之争,还是冒犯了曹的虎威呢

    我认为两者皆有。众所周知,一个人要杀掉另外一个人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既要有非杀不可的目的,也要有下得去手的决心。一般来说,二者缺一不可,不然不足以构成杀人行为。而对于曹来说,杨修可能危及到他儿子的地位,便是要杀掉杨修的一个原因杀掉杨修,维护儿子地位的目的可达到。可是,这毕竟只是个人猜测,这件事也可能不会发生,又或者曹丕自己能够应付。既然如此,曹有必要为了一个未知事件而杀掉举世闻名的才子,背负屠戮贤才的骂名吗曹杀杨修的另一个原因便是杨修得罪了他,他对杨修已经十分厌恶,早就有做掉他的打算了。二者综合起来。杨修当然必死无疑。

    可是,这是杨修的错吗这小子虽然不太像话,时常在人前卖弄聪明,即便在现在也未必讨人喜欢,可他至少没有杀人越货,罪不至死啊。所以说杨修的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而我们要做的,还是那句话: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不让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