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 攻坚克难
金竹村是一个原始的自然农业村,主要收入就是村民靠种地种田谋生计,现在地里的玉米、花生、水稻等村民赖以为生的作物受灾,对绝大部分村民来说是一个灭顶之灾。严重的旱灾发生以来,村民们也自发积极地组织起来抗旱救灾,自我挽救损失,先是把所有山塘的蓄水用来灌溉稻田,可是旱情太过严重,高温持续时间过长,最后所有山塘的蓄水都放干了,可是高温的旱情还在进一步加剧。
村里10几口山塘已经全部干涸,村里目前唯一的灌溉水源就是村子前面的那条母亲河,可是如今河流水位大幅度降低,很多河床已经裸露出沙滩,小河平均水位只有不到2尺深,虽然河里还有水流,但是由于小河的水位太低无法导入田野的灌溉水渠,村民们只能从河里用水桶挑水抗旱,但是人工挑水毕竟费时费力,而且面对如此严重的大旱,挑水抗旱只是杯水车薪,对抗旱用处不大。
除了村民们自发挑水抗旱,还有村里部分富裕人家买了电动机潜水泵从河里抽水,一部分还花钱请外地的师傅柴油机抽水。
但是无奈电动机潜水泵抽水机不是所有村民都买得起,只有非常少数几家富裕的村民买了,而且电动机潜水泵抽水还要付电费;同时花钱请别人的柴油机在河里抽水,一个小时就要20元钱,所以绝大部分村民家里花费不起,而且旱情如此严重,一块稻田几乎4天左右要抽水一次,面对高昂的费用,绝大部分村民只能望着白花花的河水兴叹,无能为力。
李武德、李振华、齐思思、陈功等法院抗旱小组成员,一边在村支书林保中等人的带领下跋山涉水视察旱情,一边听着村支书的介绍,他们感觉旱情确实非常的严重,视察完之后他们感觉心情十分沉重,旱情的现状比他们来之前想象的要严重许多,特别是李振华,看到自己的家乡遭受如此巨大的旱灾,乡亲们和自己家里蒙受这么大的损失,他感到很心痛,可是面对这种天灾人祸,在贫穷落后的家乡只能是无能为力,靠天吃饭。
抗旱小组了解了基本的情况之后,大家心中都已经清楚了目前的严峻形势,情况不容乐观。最后抗旱小组组长、副院长李武德果断地站起身来说:“林支书、林村长,走,现在情况我们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那我们赶紧回村部研究讨论一下具体的抗旱行动计划吧。”
听到抗旱小组组长李武德这么一说,于是村支书林保中和李振华一行人紧随其后,开始朝金竹村村部浩浩荡荡走去。
金竹村的村部设在一组林家坡,距离村支书林保中的家不到三百米远,大家视察完旱情回到村部后,已经是上午11点了,大家开始认真研究分析对策。组长李武德,还有副组长齐思思,组员李振华、陈功和村支书林保中、村长林大旺等人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经过大家一个小时的激烈的交流和讨论,法院的抗旱小组和金竹村村领导班子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一是:首先保饮用水。必须要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首先从此次1.5万元的抗旱专项资金中,要拿出2000元资金,保证人的用水和牲畜用水。现在村里的几口水井有的已经完全干了,仅有的一口也出水很少,水质很差,下午必须马上联系县城的钻井队,将村里原有的几口井继续往下钻,钻到和河床同平面,争取能打出大量、干净的井水出来,解决村民们的生活饮用水困难问题,以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
二是:其次保农田灌溉。玉米、花生等地势较高的旱地作物现在是无法确保了,但是晚稻田必须竭尽全力抢救,毕竟水稻是村民们的救命粮和主要收入来源。稻田毕竟还有抢救的希望,因为大部分稻田就在村子前面的河边,可以用抽水机从河里取水。这次抗旱专项资金除了打井的2000元,其他剩下的13000元都用来买抽水机、水管和柴油等抗旱物资,计划买5台大马力柴油抽水机、10台小功率电动潜水泵,余下的钱买抽水用的柴油,金竹村5个村民小组每一个小组支援一台大马力柴油抽水机,2台小功率电动潜水泵抽水机,日夜不间断地抽水灌溉。
三是: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争取夺取抗旱的最后胜利。
在金竹村视察完旱情,制定好抗旱计划后,会后组长李武德带领的抗旱小组立刻开始抗旱救灾工作了。
首先组长李武德部署明天一大早自己亲自和齐思思去县城采购抽水机、水管、柴油等抗旱物资;然后接着同时亲自打电话给县城农机局钻井队认识的朋友,要他们立刻来金竹村帮助钻井取水,这边旱情紧急,事后付给他们2000元的报酬。
县城的钻井队的队长杨队长接到李武德的电话后答应立马出发,争取下午1点赶到村里。抗旱小组组长李武德部署完工作后,才在村支书林保中的带领下去他家吃中饭。
李武德、李振华等抗旱小组成员在村支书林保中家匆匆吃完饭后,很快就下午1点了,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温度达到了39摄氏度,李振华身穿短衣短裤都觉得酷热难受,全身大汗淋漓都快虚脱了,这时候杨队长带领的4个钻井队成员已经赶到村里和李武德等抗旱小组成员会合。
大家顶着酷热,经过实地观察和一番简单的讨论后,觉得在原来的枯井上钻井取水比较可靠,一来这原来水井虽然不深,也只有2米多深的高度,地势不算太高,但是以前出水多,水质好,只是因为大旱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于是造成水井枯竭,但是只要继续往下打的话,应该是有丰富地下水的。
县城的钻井队和抗旱小组成员、村干部、村民们的一番简单讨论分析后,决定在村中心大槐树下已经干涸的枯井上继续往下打。
这口井处在村东头和村西头的中间距离,靠近妇女主任蔡春梅家和村里的晒谷场,这口水井面积约7-8平方米,深约3米左右,水井旁边还有一个备用水井,平时水井里多余的水流出来放在备用井里,可以用来洗衣服,李振华记得这个水井往年都是泉水如涌,冬暖夏凉、水质很好清澈见底。
相传这个水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说这个水井曾经出过龙,就在100多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晚上一条神龙从这个水井里突然腾空飞了出来,才有了这个泉水如涌的水井,不过这只是他们村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罢了,不足为信。
但是不过这口井确实是林家坡的两大主力水井之一,也是村里最主要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来源,李振华出生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干涸。
大家来到这口大槐树下的水井处,杨队长带领的钻井队开始准备作业了,他们准备下到水井的底部使用小机器在水井底部往下钻土取水,组长李武德在上面统一指挥,村干部林保中、林大旺和抗旱小组成员李振华、陈功,以及村里的几个青壮年也纷纷赶来帮忙。
为了下到3米深的水井底部,需要两把木梯子,同时还需要铁锹、袋子、粪籍等工具,还要将钻出来的土吊上去。于是村支书林保中组织李建国、林瘸子、林大旺几个人去家里拿铁锹、袋子、粪籍等工具,李振华和陈功等抗旱小组成员也主动帮忙,就近去妇女主任蔡春梅和村支书林保中家取木梯子。
当李振华和陈功一起取木梯时,面对长长的木梯李振华扛起就走,而副庭长陈功是在城里长大的,看见有点脏和沉重的木梯他有点犹豫了,他怕自己扛不起,同时又怕弄脏衣服呆呆地站在那里看李振华干活。
当李振华抗着木梯子走了很远,陈功于是才小心翼翼地试了一下,发觉自己勉强能扛起,但是他又怕扛着太累,于是只好放弃,当李振华将一架木梯送到水井边时,发现后面的陈功迟迟没有跟来,于是只好自己返回去扛第二架木梯,他知道陈功是城里的公子爷,没做过这种粗活,所以只好去帮他。
“振华,不好意思,这长木梯我有点扛不起来。”陈功依然站在村支书林保中家的木梯旁,有点尴尬地对前来帮忙的李振华说。
“没事,那让我来扛把。”李振华不知道他是故意在找借口不愿意扛,还是确实扛不起,于是只好自己走过去将第二架木梯扛起来。可是由于走的太过快了,他一不小心踩到地上的石头,扛着木梯的李振华重重地摔倒在地,这一跤把他摔的的够呛,痛的几分钟趴在地上都没站起来。
这时候跟在后面的同事陈功见李振华摔倒了,没有立即赶过来帮忙,反而还有点幸灾乐祸的样子,不过后来看情况不对,才慢吞吞地走上来假惺惺地问:“振华,你摔得严不严重。”
“还好,就是腿有点痛。”李振华慢慢地坐起来,发现自己的膝盖处和脚背都有点红肿了,应该是刚才自己摔倒在地时擦伤的,还好不是很严重,他休息了一会坚持爬起来,最后和陈功一起将木梯抬到了水井边,来到打水井的地方后,李振华轻伤不下火线,继续帮着大家将水井下面的泥土吊上来,然后运走。
此时村中心大槐树下的水井边,抗旱小组、钻井队、村干部和村民们聚在一起,有的拿铁锹、有的拿袋子、有的扛木梯子,钻井队的水井底部钻土,几个村民下去装土,李振华、李建国、林瘸子、李振华等人在上面接土倒土,大家齐心协力,干的热火朝天,争取早点将已经干涸的水井钻出水,让村民们解决饮用水的燃眉之急。
抗旱小组的组长李武德、齐思思和村支书林保中等人在上面统筹指挥,钻井队的水井底下钻土,李振华不顾忌自己刚才摔跤受伤,和一些比较年轻的村民战斗在一线,帮着将水井底部的泥土吊上来,然后用板车运走。
李武德和李振华等人看着水井底下不断地打钻,不停地取土上来,半个小时后水井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又钻了1米深,李振华和村民们都在上面急切地问水井下的钻井队员:“下面的师傅,有没有发现出水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