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翠小说 > 玄幻小说 > 铁骨 > 第一六七二章 矛盾滋生
    第一六七二章矛盾滋生

    南京,憩园。

    戴笠一大早就赶来觐见校。蒋介石端坐在书房里,身穿绸薄衫,脚蹬圆口布鞋,目光炯炯,表情平静。

    戴笠此行,是要把几份重要情报呈送蒋介石。

    一份是昨天出席安毅晚宴的所有军政两界要员及黄埔同僚的名单;一份是昨夜晚宴即将结束时,与陈继承、xx等人一同赴宴的黄埔同学名单;一份是第三十集团军内部及南京机场传递来的秘密消息——鲁逸轩、曲慕辰两名统兵大将,于晚上九点至南京,凌晨五点雷雨停歇后即返回山西。

    蒋介石看完情报,眉头紧皱,心情有些复杂。

    第一份情报表明,安毅的声望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军人不得政是自己的死命令,这么多军政要员不顾自己禁令,选择出席安毅的晚会,显然是看好安毅的发展和前途,又或者是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安毅创建的南华政,如今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承认,就连美英法德意等国也选择与之建,在国际公法上南华已经是与国民政平起平坐,照理说安毅不会舍易求难,跑来染指自己执掌的南京政权。

    但是,安毅向来不以常理出牌,现在有这个威胁在,为了不至于落上煮豆燃萁、同室抄戈的罪名,安毅肯定不会选择向自己什手。但是,被赶出xx去了呢?届时,西南有安毅的威胁,东南有桂系俯视耽耽,西北、华北有作,东北刚刚光复一片狼藉,自己仅以江南之地,何以对抗?

    因此,在抗战结束之前,把安毅势力逐出西南,是最为稳妥之计。到时候中央坐拥西南的工业基地,进可攻退可守,已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如何寻找个名头,却让人值得思量。

    第二份情报,既出乎蒋介石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陈继承的军训次职务,看起来似乎位高权重,实际上如同肋。军训部掌全国陆军训练校阅,负责军事学校教育建设改进,对国民进行军事教育规划及校阅,其职权根本无法与军政部、军令部相比,眼看着以前的下属纷纷为师、军,陈继承能耐得住寂寞才怪。

    还有xx,这位虽然有能力但不会为人处事的将领,几乎将大本营的将领得罪了遍,不仅何应钦处处专针对他,就连陈诚、白崇禧等人也和他有颇多矛盾,他每提出一个建议,不管对错都会遭到诸多攻讦,再加上宋美龄、孔祥熙和宋子文都看他不顺眼,仕途能顺利才怪。自己好意给他一《曾文正公全集》,让他好好反省一下,谁知道竟胡写了些读书心得来糊自己,把自己气得够呛。

    这两位想另攀高枝,可以理解。

    目前南华刚刚拿下暹罗,想必许多位置会空缺出来,以陈继承和xx的能力,过去一个军或者是省的职务,是跑不掉的。不过,自己能够放任他们离开吗?这个问题还得多考虑一番,细细权衡其中的利弊再说。

    至于那些想改换庭的黄埔学生,蒋介石倒没怎么放在心上。以自己用人的原则,黄埔生具有优先选择权,如果连这么好的机会也把握不住,说明不堪使用,对于这些人放走没什么可惜的。

    第三份情报,却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惕。

    鲁逸轩和曲慕辰属于集团军级的高级将领,特别是现在第三十集团军扩编到了十一个师,而且这些师都是大师编制,人数在两万五千人左右,相当于其他师两个师了,在华北算是一举足轻重的力量。四月份,自己刚刚给鲁逸轩和曲慕辰晋中将加上将衔,又一口气颁发青天白日勋章、宝鼎勋章若,百般笼络示好,但现在看来,好像效果不大,这不,连到南京这么大一件事情也悄悄,难道真的视我无物不?

    蒋介石沉许久,指示戴笠继续严密监视安毅在南京的一举一动。

    心领神会的戴笠刚刚退下去,王世和进来报告说,英、法大使造访。

    蒋介石换上一身威风凛凛的黄呢统帅制服,头戴圆顶军帽,腰佩中正式短剑会客厅。蒋介石接见外国使者一向极为讲究,值此抗战期间,服装便是一个重要道具,蒋介石要通过这种外形象,向国际社会传达一个确定不移的信息,那就是自己的领袖身份不可动摇,蒋委员是中队的最高统帅。

    ……

    在内,汪卫始终以孙中山正统人自居,但他每次上台都被军人赶下台,因此同军人当政的蒋介石势同火,他领导的反对派一天也没停止过倒蒋。

    汪卫早年留学期间就接受“亚洲须由来领导”的观点,在其文章和演讲中阐释“做先生,先做学生”的强国理论,认为人请来西方人做先生,才有了今日列强之一的,xx要富强,应虚心拜做。

    随着抗战,汪卫稍微低调了点,但依然鼓吹中日善互相提携,散布合作两利、战则两伤等对日妥协言论,实际上从汪卫及他的团体,一直与保持秘密外渠道,没有一天中断过。

    今天到江南酒店,汪卫是出席在这里举行的苏、浙、赣、皖四省区国士绅抗日募捐大会,身为中政会主席的汪卫,控制有党部、国民议会以及多个政要害部,而江南四省区的士绅中,有许多资深元老,汪卫要想把蒋介石赶下台,离不开士绅们的鼎力支持。

    “汪主席,建丰,什么事情聊得这么投入?”安毅走近谈话中的汪卫和蒋经国,向抬头望来的刘首江点点头,含笑看向汪卫。

    “原来是安主席!”

    汪卫一脸从容:“我在和建丰谈他在江西实行的变革……这些天开会,江西士绅不断向我控诉,说建丰的xx太急进了,当初红军被挡在赣南,江西中部、东部和北部地区没有受到影响,如今被赶出了江南,江西反倒开始全面推行赤化政策,让人无法接受。我叮嘱建丰一定要注意工作中的方式方法,若是收到控诉太多,我可是会毫不留情地挥泪斩马谡的哦。”

    “是的,卫先生!”

    蒋经国呼吸有些,显然是压住心中的怒火,勉强笑道:“我一定会多加留意的,不过,对于那些与今年三月份刚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神背道而驰的恶霸地主,我依然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为了团结绝大多数人一致抗日,我们必须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

    “说得好,对于那些为富不仁,欺男霸横行乡里的豪强恶霸,妥协只会助涨他们的嚣张气焰……”

    安毅接过话头,正道:“现在日我矛盾是主要矛盾,中央先后颁布《战时农办工商管理条例》、《非常时期经济法案》,还有建丰所言之《抗战建国纲领》,这些都是指导农村工作的规定。但有些人就是拒不服从,把国下发的征缴粮食的任务摊派到农民身上,地租丝毫不减免,反而催讨欠租,得佃户卖儿卖,还天想方设法的谋夺自耕农的田地,这样的人不严厉打击,难道要把活不下去的农民都到人那里去吗?”

    “安主席所言,毕竟是少数!”

    汪卫板起了面孔:“据我所知,大多数地主也是靠自己的辛劳发的,佃户和地主之间实际是一种契约,虽然收租的比例未必合理,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且没有地主提供的土地,佃户也只能饿死。从法律角度来看,有财产神圣不可,建丰在江西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严重违背了法律神,若要深究,恐怕未必没有责任吧?”

    “法律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当年满清视我民众为马,随意剥夺,一个名目下来,许多人便是倾产的结局。因此,不管是民国草创时的《临时约法》,还是北洋政的《中华民国宪法》,都追求保护人民权益。

    “但今时不认同往日,现在是战争期间,根据鲁登道夫总体战神,战争不仅仅不仅针对军队,而且全体国民都程度不同地直接承受着战争的苦痛,受到粮食禁运和宣传等活动的间接影响。战争使得各种作战手段都为这一无情的现实服务,敌对双方在宽场和海域作战的同时,也需要对敌国人民的神和xx施以攻击,以达到瓦解其神,瘫痪其生命的目的。

    “所以,要想赢得战争,全民都必须决心投入战场,每个人都必须不遗余力,奉献全部身心。战争的本质,需要民族的总体力量,因为战争的目标是针对整个民族的。从这一点看,建丰在江西的所作所为,应该值得肯定,而不是指责。”安毅解释道。

    汪卫冷哼一声:“我是,不管战争。战争是军人的事情……”

    “幼稚!”

    安毅毫不示弱,冷笑道:“一名,不讲军事和战争,是不合格的!法国的达拉第、德国的希特勒、英国的张伯伦,哪一个不同时是最高军事统帅?汪主席若是想更进一步,必须补足自己的短板x!”

    汪卫有些不耐烦地说:“这些等到我担任总裁那一天再说吧……所谓民不举官不究,若是没有人向我提出xx,我自然可以置之不理,但眼下江西赤化严重,我身为中政会主席,绝不会置之不理!”

    安毅气极反笑:“哈哈,汪主席,川南,湘西、黔西和滇南都实施的是这样的政策,欢迎汪主席来追究。”

    汪卫地看了安毅一眼:“安毅,你真的以为能够永远窃据西南?西南是我中华民国之领土,而非南华的殖民地,分裂割据的局面必不会久。我倒想要知道,若是中央通过决议,要求收回以上土地,安主席该如何自处?言尽于此,卫尚有会议出席,就不奉陪了,告辞!”

    说完,汪卫大步向酒店大厅走去。

    “汪主席也要注意保重身体……现在山河破碎,南京城里的汉和特务多得很,我听说现在有一种狙击步枪,可以在两千米外取人命,汪主席身边的安保力量,还得加强x!”安毅冷冷地提醒。

    汪卫脚步一僵,再迈步时显得沉重了许多。刘首江讨好地向安毅弯腰笑笑,大步追上。

    蒋经国向安毅抱歉地说:“实在对不起,为了建丰的事情,累得兄与卫先生生出龌龊来……”

    安毅摆摆手:“建丰,这不关你的事,我早就看那个不公不母、不不阳的人不顺眼了,以前他就多次针对我搞动作,我一直忍着他,若是他想给我的,我将奉陪到底……走吧,建丰,别让校久等了……”

    蒋经国点点头,和安毅一起坐上轿车,沈凤道和一众卫,坐上的车辆,向憩庐驶去。

    ……

    憩庐,蒋介石刚刚送走英法大使,安毅的车队便停到官邸前。

    蒋介石把安毅叫进书房,直接说出心底的困扰:

    “安毅,本月三日以来,英法大使便要求国民政与德国断绝外,驱逐xx境内的德国商人。刚才,两位大使又来催促了自去年年底,德国顾问团开始从xx撤离,至今年七月,已经基本撤完,国民政与德国的蜜月期已经结束。

    “原本我也认为德之战,德国毫无胜算,准备顺推舟,搭上英法的顺风车,但今日战局突变,若真如你所言,兰和法国皆在战争中失败,那德国倒真有机会为欧洲新的霸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面对?”

    安毅想了想,道:“xx目前还不具备影响轴心国与协约国实力对比的能力,而且现在我们还在与作战,应采取不偏不倚、一视同仁的外策略。目前欧洲刚起,双方积蓄的本钱都很雄厚,但随着战争的日益消耗,xx的重要将逐步得到显现。从目前的情况看,与战争有关的军服、军被、雨衣、面粉等工业将获益颇丰,这正是xx工业崛起的绝佳机会。

    “美国凭借着上次欧战,一跃而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国,xx若想扩大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发展轻重工业不失为一条功的捷径。依照安毅分析,此番欧战极有可能会演变为世界的战事,我们应该厚积薄发,后发制人,等英、法、美、德、意等国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加入战团,以赢得最大利益!”

    蒋介石担心地说:“可是英法那里怎么推?现在已经到了站位的xx,我担心和英法搭上线,那到时候我们就被动了!”

    安毅分析道:“不管从哪一方面看,英法和都不可能站到一起。其一,若想扩张,是进攻拥有优势兵力的xx好,还是进攻一团的英国、美国等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好?其二,早就和德、意签订了《产国际》条约,现在,和德国又分别与苏联签订了盟约,也就是说,他们起码在某些方面达了共识;其三,拥有世界第三大海军,相较而言,比起英国和美国都更有优势。欧洲战起,美国海军不得不分心大西洋,其海军只能平均分配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而英国则更糟,他们的海军遍及世界各地,无法集中,正好给了海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英国的崛起,想必会给以某种启迪,只要能够击破英国的海上霸权,则其完全有机会取代英国,为东方的日不落帝国,因此不管从哪一方面看,与英国之间将会有一战!因此,我们实在没必要过早地暴我们的意愿,闷声发大财才是正理。”

    蒋介石极为心动,陷入了久的思考中。

    安毅见蒋介石没有其他问题,礼貌告辞,准备去接xx共进午餐。昨晚,赵瑞专介绍了xx的情况,使得安毅对这位被外界誉为与蒋百里、白崇禧一起被外人称为xx三大参谋的人才产生了的兴趣。

    xx原名锦章,又名漱石,云南大理人,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二。xx才华杰出,两次到深造,在陆大学习的四年中,xx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外战争史及有关历史、地理、战略、战术等方面知识,军事理论平提高很快,深得校方。当时,陆大经常让学员指挥海陆空军演习,以训练和考察学员的军事指挥能力。在一次演习中,xx被选为统帅。他指挥演习得心应手,并有独特创新,得到倭皇的赞赏,并自赐予军刀。

    根据当时军部的规定,陆军大学毕业生前三名才能得到天皇自赐刀,军人向来以此为殊荣,xx也因此赢得了“天才将军”的美誉。天皇还特意让人测量了他的脑袋,果真比一般一号。

    还有一次,法国的霞飞元帅到陆大参观,xx被校方选为接受咨询的学员之一。在与霞飞的谈过程中,xx旁征博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军事见解。霞飞元帅听后对学校的负责人说:“此人将必东亚杰出军事人才”。

    北伐及新军阀战期间,xx立下殊勋,三一年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当年十二月任陆大校,次年一月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次兼陆军大学校。三三年九月城抗战后,任军事考察团团赴欧洲考察军事,此后近一年的时间里,xx到德、法、苏等二十九个国进行军事考察,在苏联,斯大林多次接见他,称他为“战略专”,并对他写的《古兵之质及使用方法》赞赏不已。在英国,xx在与国防大臣谈论第一次世界的情况时,国防大臣以一份伪造的国防xx来试探xx的军事才能。xx稍加考虑后,说这份国防xx不可能是真的,并提出了修改意见,结果与英国真的国防xx大同异。国防大臣对此甚为惊讶,赞叹他为“军学泰斗”。

    从欧洲归国后,xx在宦海沉浮间,撰写了《大军统帅学》和《战争要诀》等军事著作,他认为,天地万物要生存就必须战斗。所谓健者,就是夏秋冬轮回不已,假使天道一时懈怠,则万物失时,世界则要毁灭。故曰:“求生存就要战斗,战斗就是自强,但是战斗并不完全是枪弹的世界,而是求知识,求技能,求身体健康都包括在内。他认为新的军事竞争必将以牺牲像xx这样的弱开始,要想自存,必须自强,自强必须从不买外货,加强国经济着手。他认为侵略xx,必将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对此,除了敌深入,然后一鼓聚歼之外,别无他法。他认为:“我们军人,在穿上军装的时候,这生命就属于国,不复知有身命,这就是军人的人格。有了这种神还要发挥出来,才是善。发挥的很好,才是美。”

    安毅身边并不缺乏优秀的参谋人才,尹继南、杨飞、黄智、邓斌、赵东全、曲慕辰等人都算得上,甚至赵瑞、丁志诚等人也都可以出任,但是像xx学识如此扎实、眼光这么犀利独到的,还真不多见。

    安军系统里,有的是刺头,放到其他地方,或者就会因为种种忤逆之举,被打压甚至闲置。

    安毅一向认为,有才华的人多半都有点儿脾气,身为一名领导者,要尽量扬避短,包涵属下的缺点,发挥其特。安军严格的监督制度和经常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可以有效避免军队和政的作风,给整个军政体系带来生机。

    ……

    安毅离开后,蒋介石琢磨了许久,让从打电话叫来孔祥熙和宋子文,讨论投资建厂的事情。

    孔祥熙面难,说要供应四百余万军队的军饷和弹物资消耗,现在中央政财政十分困难,唯有与安毅集团合作,才能一本万利。

    宋子文则说合作可以,但新工厂必须修建在江南地区,这样才有机会收到这些工厂企业的税收,正如从老南昌和江南、江北其他矿厂及贸易公司所取的税收一样,这将地保证国的经济稳定。

    蒋介石为了给儿子铺路,原本就不想安毅集团势力过于庞大,听了孔祥熙和宋子文的建议,有些闷闷不乐。

    “难道真的离开了安毅就什么事情也不吗?”蒋介石苦恼地皱紧了眉头。

    如今国内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安毅集团的影子,这样持续下去肯定。

    但是,蒋介石又不敢拿安毅怎么样,从安军与日军、法军、苏军和暹罗军队作战所取得的就看,这支百战锐的实力不但没有随着部队的扩大而下降,反而因为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而倍增加。

    “若是叙控制在我的手里就好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这个念头就在蒋介石心目中扎根,到现在越来越。

    ~~~~~~~~~~~~~~~

    :谢谢弟兄们的,谢谢guuizguzi、峨眉山月半轮秋、死头、d书友大大的感受!

    求和订阅支持!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