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翠小说 > 其他小说 > 夫人指点升官路:封疆大吏 > 7.V35 同气相求
    第13章  第十一章    拨云见月

    第194节  v35    同气相求

    王景山认为,这是一种理想与信仰的力量,高树德如此,那些老前辈更是如此。当然,高树德怎么认为,谁也不知道,连王景山都难以揣摩。

    不过,在一般人看来,高树德就是个时代的幸运儿,与那些虚头巴脑的信条无关。在这个信仰逐步消解并且严重缺失的年代,大家更相信运气和权谋。高树德的运气实在太好了,他的自身条件在他所处的每一个时代和环境中都是出类拔萃得天独厚的,虽然和他具备同样自身优势的人很多,但他却有意无意地将这种优势显露和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他高超的个人智慧和难得的远见卓识了。

    在一群下乡知青中,同样作为城市青年的高树德没有像别人那样叫苦喊累偷奸耍滑怨天尤人,而是积极投身艰苦的劳动中,因而被树为知青模范和典型,不知不觉中就开始出人头地,很快担任了大队支书和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在知青返城的浪潮中,他没有和其他人一样急于回到城市去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是毅然留下,并且做出和农家姑娘结婚、扎根农村的惊人之举;根正苗红年轻有为被“三结合”为县革委会副主任之后,他不但拥有年轻的优势,而且在领导班子成员中是文化程度最高的,其政治理论水平和基层实践经验工作能力同样出类拔萃。文革结束,对“三种人”的清算让一大批靠政治投机进入官场的年轻人被淘汰出局,而高树德完全不在这些人之列,他的升迁都是靠自己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每一步都坚实厚重,毫无劣迹。改革开放之后,在讲求领导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年代,高树德不仅具备年轻优势和扎实的基层工作经验,而且顺利地取得了江南师范学院政治系本科文凭,这是他在工作之余花大力气获得的,甚至一点都没掺假,因为他清醒地知道,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补上这一课。

    当然,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他都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比如深化改革开放、将政治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后,他主政的雍阳市是最先吃螃蟹、招商引资最活跃,各种经济形式最发达的地区,在全省始终名列前茅,连中央都知道江南有个雍阳市,雍阳就是整个江南省政治经济的晴雨表。这样的骄人政绩,高树德的仕途当然要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了。除了运气,其个人的眼界和政治智慧无疑也是超群的,这种智慧还表现在对各种风险的规避上,比如在后来雍阳败落恶名远扬时,高树德早已担任省长多年,与它的衰败没多大的直接关系,甚至还让大家觉得,如果雍阳有高书记在,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状况的,当年高书记主政时,是怎样一番政通人和兴旺发达的情景啊

    现在,高树德虽然已经五十八岁,但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中并不算老,这届省委书记之后,谁也难以预料其未来的仕途空间。王景山对此也没底,虽然在高树德省长任期结束后,自己也曾一度动摇,考虑是不是去基层某个县区任职,但在高树德物色了半天新秘书都不满意之后,他毫不犹豫地决定继续留在他的身边。王景山觉得,自己也是因为某种信仰的力量,他崇敬高树德,宁愿牺牲自己的前程也要追随到底,因为在高树德这届书记任职期间,自己等于是在原地踏步,但他无怨无悔,不管之后是什么结果,他都觉得值。

    高树德很清楚,这届任期将是他在江南省政治舞台上的最后演出,他必须演得精彩,给江南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自己的在江南的政坛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个关键点位,和自己搭档的省长人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高树德虽然不是雍阳人,但却被大家视为是“英语系”的缔造者和教父,自然也是“英语系”官员特征最典型的代表。而这些特征中最鲜明的一点不是别的,恰恰是反对自立山头拉帮结派。高树德最忌讳最憎恨的就是官场内斗,认为这是心术不正的典型表现,人一生的精力十分有限,可有的人偏偏不把这有限的精力用在干正事上,而热衷于人际之间的争斗,这是很无聊很恶劣的,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党纪,也导致了严重的内耗。王景山记得,有关“英语系”的说法传到高书记耳朵里时,曾遭到他的严厉批判,他在许多重要的会议上驳斥了这一说法,不承认什么“英语系”,更不认为自己是什么领袖,如果有人这么说这么认为,那就是别有用心,是想搞乱党内和干部内部的团结,这是不能容忍的。自那之后,就没人随便在公开场合津津乐道什么“英语系”了,但暗地里流传却越来越广。

    王景山认为,“英语系”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事实是:高树德在江南官场经营多年,广结人脉,经他一手培养和提拔的下级干部绝不在少数,而下级培养的下级就更是几何级数,早就形成了一个根基雄厚的金字塔,作为省委书记高树德自然置身于金字塔的塔尖,而这种金字塔并不是简单的积木式的结构,其形式到内涵都是统一的,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内涵很大一部分就是高树德的个人品德人格魅力以及主政风格。只要高树德处在塔尖的位置,他的下级追随者们就会自觉甚至刻意地去模仿和表现,迎合是一种本能,更是需要。而作为主官的高树德,肯定也希望自己的政令畅通,不喜欢别人和自己唱反调、对着干。这样一来,风格相似的官员群体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至于叫不叫“英语系”,那只是个形式问题。

    在这种特定的官场格局和政治生态环境下,高树德当然希望自己的搭档是在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他无需适应就能进入状态,还因为风格一致,他的施政方针和设想就能一以贯之;而空投一个省长过来,就等于一个外来物种的入侵,这个物种如果很强势,那很可能对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反之,其很可能水土不服,难以生存。

    但空投过来的是李力行,高树德多少感到有些安慰,至少他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而且对江南的政治生态有过了解和适应。高树德对李力行是熟悉的,他是老书记刘鼎成的得意门生,而自己包括所有江南政坛都曾对这位老前辈深怀敬重。刘鼎成虽然是外地人,但他不仅适应了江南省的生态人文环境,而且是江南省新时期政治生态的奠基者和贡献者。他是那些南下干部中难得一见的具有相当高知识文化水平和远见卓识的老干部,既具有老一辈政治家的稳健、务实、质朴、勤政的特点,又具有清醒的头脑思维和与时俱进的应变能力,这些优势在他改革开放初期的主政江南期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以至于他的个人风格和魅力都对后来的江南政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高树德和他并没有很直接的僚属关系,但他都觉得自己和这位老前辈颇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味道,可以说历届领导班子都沿袭和继承了这位老书记的传统和风格。既然李力行是刘鼎成的门生,高树德当然有理由相信,这位新搭档和自己肯定能找到共同点,从而达到团结合作的目的。

    这大半年下来,虽然李力行的低调务实得到了高树德由衷的认可,工作上配合尚算正常,但两位主官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颇有相敬如宾的味道。王景山觉得,今天的这顿饭就很能体现这层意思。

    晚餐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王景山轻手轻脚地穿过会客厅,走近高树德的办公室,透过敞开的门缝,看到高树德仍然稳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前,戴着老花镜全神贯注地看材料。王景山悄然退回自己的办公室,高书记都能安静地等待,他一个秘书当然更应该耐得住性子了。

    4

    李力行一行风尘仆仆抵达月城,已经是晚上九点多,白天车多,仅翻越雪风岭就用了三个多小时,大车小车挤在一圈一圈的盘上路上,象蜗牛一般爬行,让李力行免不了又把雪风岭隧道和高速路的蓝图好好温习了一番。好不容易过了雪风岭,已经到了午饭时间,他们在路边农家餐馆随便吃过饭,就马不停蹄地往月城赶。

    吃饭时,钱秘书接通了高书记办公室的电话。李力行和高书记通话,告知了自己的大概位置以及可能到达月城的时间。

    “辛苦了,力行同志。”高树德在电话中最后说,“我等你们一起吃晚饭,不见不散。”

    亅亅梦亅岛亅小说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