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翠小说 > 其他小说 > 从陈桥到崖山 > 永乐筑城篇
    龙腾小说网 胜了会骄吗败了会馁吗一成年男人心灵的厚度,是由一个个亲身经历的事情来达成的。理性回归,宋神宗看到了宋朝军队质的变化,信心和渐渐又回来了

    两个多月后,西北战场接连传来了好消息。先是西夏内部,皇族与后族的对立在持续且激化。仁多氏与梁氏分据东西厢兵马,互相对立。

    3月18日,鄜延军经短暂休整后再次出击,种谔派出大将曲珍在金汤大败西夏。4月曲珍乘胜追击,攻击葭芦寨。葭芦寨只是一建在荒山上的寨子罢了,没什么油水。可就是这里,改变了宋神宗的心灵走向,甚至扭曲了北宋一朝的历史这座寨子很不起眼,可要看建在哪座荒山上横山这是西夏立国之本,像条天然的长城一样阻峙在宋夏两国之间

    对宋朝来说,拿下横山制高点,就像辽国掌握了燕云16州一样,从此居高临下,一马平川,随时可进入西夏腹地。而拿下葭芦寨后,制高点就到手了

    4月22日,元丰改制完成。这是一件要大书特书的大事,起源于宋神宗对祖宗家法的不满意。无论底下的官员们怎样努力,皇帝左看右看,总觉得他们不顺眼。这世界实在太乱了,站在高处往下看,3省6部24司秩序井然、功能齐全,可无数公务员员闹哄哄的蹿来转去,在各办公室乱走,根本分不出谁是哪部门的、该干什么活。

    如皇帝哪天心血来潮抓住其中一人问“你是哪的”相信能得到这样的回答“俺是兵部的”“好你在干什么”“俺在调配澶州的大白菜进京”这就是从赵匡胤以来一贯的办公方式。你是兵部的人,可管不了兵部的事,兵部只是你领薪水的衙门。其余状况以此类推,就连宰相、枢密使等顶级高官的职能也被层层分割,别说办点实事。就连提高些效率都做不到

    想改那就要小心晚上做噩梦了,赵匡胤、赵光义、赵恒、赵祯、赵曙都会集体莅临,给乖乖重孙子赵顼上帝王课

    这是宋朝制约臣子、保住江山的重要手段。内部垫床架屋,把职能名份搞混;外部强干弱枝,把兵权收回。只要这两点在,神州大地就会永远姓赵历史证明:这点绝对正确。唯一例外就是危机从外边来了

    现在宋神宗要做的事,就是把祖宗家法拆散了,把这一整套内外结合、自我阉割、毁灭民族血性力量的混蛋办法重组,让行政机构重新焕发活力宋神宗时期,以行政机构本身就有缺陷的特性。加上赵匡胤等人故意加上去的毛病,大家应明白精减部门重新规划的必要性了宋神宗想来想去,创建了一有宋朝特色的唐朝官职社会他拿出了本书唐六典。里边写的是唐朝官职功能表。以这为蓝本,重新规划宋朝的官职把超级罗嗦规范的名词都扔到一边,可精减出两大原则:

    1以阶易官。减少等第。官指的是寄禄官。就是上面说过的兵部的人管户部的事,但还要在兵部开工资。那么兵部职位就是他的寄禄官。现在取消。一律以相应的阶官代替新的阶官共有25阶。比旧的寄禄官少了17阶。新官品仍是9品制,每品分正从,共18阶。比旧官品少了12阶

    2三省六部,循名责实。顾名思义,就是各衙门从今往后叫什么名,就去办什么事。权力回归。谁也不许越界要注意的是有些名称也从此变了

    元丰改制后,恢复到了唐朝的中书省主决策、门下省主封驳、尚书省主执行的旧制。现在,宰相们的办公室不叫政事堂了,改称“都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这2个名称也取消了以“尚书左右仆射”就是以前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以左为尊,尚书左仆射就是首相。“门下中书侍郎”和“尚书左右丞”就是以前的参知政事副宰相。所以,22日元丰改制完成的当天,本来的宰相王珪改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还是宰相。本来的参知政事蔡确改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官升一级成为次相。23日,本来的参知政事张璪改称中书侍郎,还是副相。另外,章惇为门下侍郎、蒲宗孟为尚书左丞、王安礼为尚书右丞

    然后规定沿用唐制: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复核、尚书省执行的原则。另外,左相虽是首相,实权在右相手里

    另外,在去年的11月22日,枢密院已率先完成了元丰改制。枢密使改称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改称同知枢密院事

    其它还有很多,元丰改制很复杂,本书也不想过多涉及其实在作者看来:这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意义,除了让像我这样写宋史的人在元丰改制后多打些字、多赚几分钱的稿费而已不过最大的一原则:东西两府分权,军政分开这点宋朝最大立国之本,宋神宗是没动的。东府宰相,西府枢密,仍分庭抗礼,没像唐朝那样集中在宰相一人身上。

    做完这一点,实际上宋神宗已同时完成了司马光、王安石2人心中各自最完美的社会。熙宁变法前,这2人一个说要开源、一个说要节流现在王安石的开源全国辅开,各项新法所产生的巨大利润向国库滚滚而来。司马光的节流、减少开支、消减官位也已达到

    拿下葭芦寨让种谔空前兴奋,他和他父亲两辈经营边关,一详尽庞大的战略计划早就生成了,这时终于可实施。5月,他派自己的儿子种朴入京,同时请鄜延路总管沈括上奏皇帝,说出长久以来的愿望“横山延袤千里,出产战马,易于耕种,有盐铁之利,百姓骁勇善战。夺得横山,在横山上修建古乌延城。再沿银、宥、夏、盐、会、兰等州一线修建城寨,筑垒推进,一步步稳扎稳打,围逼灵州与兴庆府,逼使西夏就范”这是与之前五路西征截然不同的计划,从战略思想上来说,是与当年范仲淹思路一脉相承的。虽见效慢,可每一步都没风险。西夏国土面积并不大,以这时宋朝空前壮大的国力、对西夏压倒性的军事实力,绝对可把党项人的生存空间挤干挤尽最优越一点是根本就不用和对方主力军团野战对决。只要发挥宋军最传统的守城优势,就足以让西夏眼睁睁被蚕食,却没半点办法如要说缺点的话,就是见效慢、花费大。这要筑多少个城池、盖多少个寨子,何日才能见到西夏人俯首称臣

    可刚刚挣脱了失败情绪的宋神宗不这样想。他又一次看见了希望于是他迅速派出2个特派员,去西北实地考查操作难度可此时的种谔、沈括心里都变得忐忑。不安的感觉往上升。这2位特派员太奇怪了。让他们看不懂,尤其其中姓徐的那位

    2个特派员,一个太监李舜举、另一个叫徐禧。李舜举就算了,他只是皇帝的贴心人。一起在皇宫里生活嘛,无可避免的,敏感的宋神宗觉得太监值得信任。而这位徐禧就正相反。他本来离着神宗无比的远。徐禧是个没文凭的人,能混进公务员队伍,完全是托了改革的福。这位仁兄从小志向高远,不屑读书。当同龄人都在钻研科考时,他走遍大江南北、边塞绝域,积累了一脑子新奇古怪的想法。这些想法让宋神宗大为倾倒“朕阅人多矣,未见如卿者”单从这句话来看,徐禧比王安石都厉害了

    这时派徐禧上前线,正是发挥他特长忘了说:这位徐特使虽没当过一天兵,可超级喜欢军事。当年他游走天下时,最爱干的事就是蹲在一个个危险地段,脑子里急速旋转,想着怎样杀人种谔的不安感就来自于这位徐特使。他走走停停,却不按种谔当初提出的计划来考查,很明显他脑子里有了些别的想法

    6月1日,环庆路经略司上奏:西夏都统军嵬名妹精嵬、副统军讹勃遇入寇,全军覆没,两位正副统军一起葬身宋境。6日,大梁后为摆脱不利的国际形势,遣使入贡大辽国。请大辽国出面调停宋夏纷争。

    7月,种谔的不安感变成了现实。徐禧完全破坏了他之前的构思为什么要沿银、宥、夏、盐、会、兰等州一线修建城寨呢这是片多么巨大的土地和新修一条长城有什么区别何况建好了也只是第一步,要逐步向西夏腹地挺进,宋朝国力会被这些土寨子抽空的且人寿有限,得由几代人才能完成很可能神宗皇帝本人根本见不到覆灭西夏的那一天

    徐禧提出了一新想法:在广阔的两国边境上找到最敏感那一点,全力以赴盖出座坚城,在那里设重兵把守,它可成为进攻西夏的桥头堡。以现在夺取横山制高点的前提下,起到的作用要比种谔之前的泛攻强得多而根据徐禧的考查,最佳筑城点就在银、宥、夏3州交界点永乐川

    方案出炉后,徐禧第一时间向种谔微笑:将军以为如何

    种谔脸都绿了,没想到自己千辛万苦打出的大好局面,反而成全了这军事发烧友他冷冷回答“特派员先生,您了解永乐川吗”

    “什么意思”徐禧脸比他冷得还快。大凡高傲的人都敏感,尤其是急于证明自己的时候

    种谔心里的郁闷简直要爆炸,这还用问吗这样浅显的问题还需讨论吗他没好气回了句“你选的那个筑城点没水源想与西夏对抗,这城得筑多大,里边光士兵就要驻扎多少,你让他们喝什么”

    “我自有妙计,你只说听不听命令”“不听”

    “真不听你就不怕我杀了你”“违令是死,筑城也是死。与其死在西夏人手里,还不如死在军令下。你随便”

    说到这,两人没法再继续了,难不成徐禧真因一点反对意见就杀了种谔这样的边关大将其实宋朝就这规矩,军人是最没地位的,就算杀了也不会让徐禧去抵命,只是很可能耽误他修建永乐城的计划两下衡量,还是留下种谔一条贱命吧把他排除在行动之外,让他远远地生闷气去

    于是8月22日,种谔被贬为文州刺史。鄜延军换了主人,成了徐禧的队伍同时25日,朝廷正式决定修筑永乐城。由徐禧、李舜举、沈括率鄜延军除种谔外的所有大将、4万步骑及禁、厢、蕃各军8万、民夫20万出边界,在距西夏银州25里之地的永乐川筑城每个人都知道,西夏人随时都会出现。这是扎在西夏人心头上一根刺

    不过谁也没想到:最先出现的是数十骑的羌人,鄜延军大将曲珍说冲出去杀光他们徐禧不许,他要求宋军全力以赴赶筑永乐城

    9月6日,30余万人只用短短10多天就造出了“三面阻崖,表里山河,气象雄壮”的永乐城站在这座城下,徐禧感慨万端,这是他的计划、他的业绩。他百分百肯定这会是西夏人的噩梦。宋神宗也很激动,亲自给此城赐名“银川寨”这时盖出的只是主城,还有一系列附属设施,如邻寨、水寨等都还在施工中。徐禧留下曲珍、景思宜2人继续干,他和沈括带着一大批高官回了米脂寨他们刚走,西夏人的前锋就来了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西夏人会容忍宋朝在自己眼皮底下盖了这么大一座城,连续施工10多天了才有反应说来这真是个冷幽默,是西夏人情报出问题了

    他们最先得到的情报是李宪从熙河转到了泾原,要在原来是刘昌祚的地盘上大打出手。为防备这位西征时全胜战绩的宋军大太监,西夏掏出最后一点家底。未完待续

    龙腾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