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翠小说 > 其他小说 > 魏武风云 > 二十二讲 再战孙权(2)
    第二卷赤壁鏖战三雄并立二十二讲再战孙权2

    由于曹数次向孙权用兵都无功而返,因此曹营中许多人对东吴产生了畏惧。所以,当曹决定亲征孙权之时,参军傅干就出来劝阻,他对曹说:“东吴有长江天险,我军不善水战,恐怕难以用武力征服。”

    对此,笔者我也有此一问:倘若不用武力征服,又将通过什么方式伐吴呢孙权雄才大略,智勇过人,绝对不会受曹恐吓而弃战,也更不会突然“心血来潮”,向大汉曹俯首称臣。孙权虎踞江东,励精图治,显然是要划江而治。一旦时机成熟,他便会倾举国之兵,横扫中原,一统天下。对于此等强势男人,就得用武力来消灭他。不过,现在还不是出兵的最佳时机。

    但是曹心急了点,他想在有生之年看到东吴的破灭,甚至恨不得立刻杀入建业,活捉“权儿”。曹于是令张辽、李典、乐进率七千精兵,驻扎在合肥。

    当曹得知夏侯渊占领陇右后,准备亲自率军征讨汉中的张鲁。临行前,曹将自己对抗孙权的计策告知众将,并婆婆妈妈的千叮万嘱,一定要按他的命令执行。同时,曹还给了护军薛悌一封信,并嘱咐他,只有将要与孙权交战之时,才可拆开信件观看。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八月,孙权见合肥守军不多,于是亲率大军进攻合肥,企图将合肥守军全部歼灭。面对吴军的来势汹汹,众将一筹莫展。拆开曹临行时留下的书信,上面竟写道:“孙权军队一旦到达,张辽、李典前去进攻,乐进率兵留守,护军不准参战。”

    完了,这是老板存心要抛弃我们。即使合肥军坚守城池,不与孙权野外作战,要想凭七千人与十万人对抗,也是不太可能的。而如今主公却命令我们出城迎击,他他没写错别字吧得,咱还是抓紧时间写遗书,要不然就晚了。

    然而张辽却表达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他说:“曹公远在汉中,现在要通知他派兵支援是不可能的事了。我想趁孙权士兵尚未完全集结,率领军中勇士,挫其锐气。一旦吴军士气大减,我们守城也容易得多了。”

    尽管张辽表现得信心十足、斗志昂扬,但乐进等人并不太赞许他的计策。张辽因此非常气愤,便大声说道:“这一战关系到我军的存亡,如果你们贪生怕死,我张文远将独自一人出战。”大将李典听完张辽这番话后,非常感动,他对众将说道:“我虽然和张将军在私事上存在一些矛盾,但这是国家大事,我又怎么能够公私不分呢”李典于是请求与张辽一同出战,张辽欣然接受。两人在军中挑选八百壮士,准备第二天迎战吴军。

    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关于官僚斗争的电视剧,剧中各种政治集团之间为自身利益而争斗的手段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倘若两人有矛盾,而其中一人像张辽这样面临着要独自出战的窘迫的时候,另外一人是绝对不可能出手相助的。不仅如此,甚至还会处心积虑的将对手推向这种困境之中。电视剧中描述的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多多少少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状况。倘若李典是个气量狭小之人,或者说是普通人,他都会坐视不管,任由张辽自身自灭。张辽若战胜吴军,合肥之危解除。张辽若兵败殉国,也为自己除去一颗眼中钉。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可李典不是凡人,他是注定要青史留名的。因此他做出了非同常人的决定。在此,笔者有此一问:李典的这种公私分明的高尚品德难道不值得令人钦佩吗

    当今社会不缺乏勇于抗争的人,但能真正做到公私分明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倘若人人都能做到钉是钉铆是铆,公与私泾渭分明,那么我们有理由坚信,这个社会的贪污腐败之风将会从此荡然无存。因此,我们在这里不应该只看到李典之勇,更应该学习他的大公无私。从历史故事中提取到对当今社会有价值的东西,我想这才是学习历史的根本意义。

    好了,废话就说到这里,咱们继续说正事。

    话说张辽、李典决定率八百壮士迎战孙权。有人会问:他们是不是只是一时心血来潮,而后就不了了之,没有兑现诺言

    非也,张辽、李典言出必行,第二日清早就开始集合部队,准备与吴军一决高下。交战之时,张文远身披铠甲,一马当先,率先杀入敌阵,接连斩杀孙权两名大将。曹军将士皆英勇无畏,无不以一挡百,军队势如破竹,一直攻到孙权的旗下。吴军军心大乱,众将领皆惊慌失措,孙权只好命令士兵向高处撤退。张辽杀得正欢,几乎忘记了敌我悬殊,见孙权龟缩在高处,不敢下来迎战,他竟大声叫喊,向孙权挑衅。

    孙权开始以为曹军兵多将广,因此无论张辽如何辱骂,也没有率军回击。后来孙权发现张辽部队的人数并不多,于是立即令士兵将曹军包围,企图来个瓮中捉鳖。张辽见势不妙,连忙带领士兵趁孙权军队人员分散之时,杀出一条血路,安全的撤回了合肥。

    在这次战役中,张辽、李典身先士卒,大败孙权,严重的挫伤了吴军的锐气,使合肥守军士气大振。

    十万大军受挫于八百勇士,孙权觉得受了很大的羞辱我也觉得。为了挽回面子,孙权连忙发兵合肥,将合肥城团团围住,从四面发动攻击。曹军将士万众一心,斗志昂扬,拼死抵抗孙权的进攻。孙权包围合肥城十多日,发动数次进攻,都没有将合肥攻下。由于军队士气低沉,孙权只得恨恨作罢,下令撤军。

    此时,曹军将士杀气正旺,像是一群饥饿的野狼,哪会轻易将猎物放走见孙权大军放弃进攻,一味撤退,张辽打开城门,亲自率军,乘胜追击。由于当时孙权的军队大部分都撤退到了逍遥津南岸,只剩下孙权和部分将领还停留在北岸,张辽于是率领士兵向北岸杀去。甘宁和阿蒙见势不妙,赶忙令凌统带领亲兵护送孙权撤退,他们自己则领少数士兵阻挡张辽。

    凌统将孙权送出曹军的包围圈后,又急忙调转马头,返回原地与张辽厮杀。凌统也是一员勇将,虽然他身受几处创伤,身边的战士死亡殆尽,但仍然奋力拼杀,牵制曹军主力,为孙权逃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大约一个时辰后,凌统估计孙权已度过,才放弃抵抗,撤退回营。

    由于凌统等人的英勇抵抗,孙权安全的乘马逃到逍遥津的桥上。眼看即将逃离困境,不料桥的南部有一丈多的桥板被人拆去,使孙权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还好孙权手下有一个叫谷利的人急中生智,他让孙权稳坐马鞍,放松缰绳,然后对准马狠抽一鞭,战马大惊,猛然一跳,跃过了那一丈多长的空处。贺齐等人立即率兵三千,在南岸接应孙权。张辽见敌众我寡,只好下令撤军,孙权这才幸免于难。

    逍遥津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名扬天下。同时,张辽在淮南的成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孙权军队的嚣张气焰,更为曹挽回了赤壁大败的耻辱,大大增强了曹军队今后与吴军作战的信心。

    借着张辽逍遥津大捷的东风,曹于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再次亲征孙权。数月之后,曹进军至居巢今安徽巢县东北。孙权闻讯,立即在濡须口修筑城墙,准备驻城坚守。曹突发奇兵,吴军来不及抵抗,被曹军打败。